苗君儒看着面前热气腾腾的水面,换了一个话题问道:“你说你在普兰那边流浪了几个月,最后来到了这里,可是你怎么知道这里有温泉的呢?”
小玉说道:“第一次我跟马长风寻找神殿的时候,就在离定日不远的地方,遭到一伙蒙面藏民的袭击,当场死了三四个,伤了七八个,他自己也受了伤,队伍中有一个叫多吉的人,是他带我们来这里疗伤的。我听马长风说过,多吉是昌都那边贡嘎杰布大头人的管家。”
苗君儒微微一惊,果然连贡嘎杰布大头人也卷进来了。那个叫多吉的管家,现在应该和贡嘎杰布的儿子索朗日扎一样,与康先生他们那些人在一起。
小玉从湖里走上岸,用一块长布擦干了身体,穿上一身红蓝相间的女性藏袍,将长发结成辫子,盘在脑后,打扮得有些像头人家的小姐,接着说道:“等下这湖水就干了,你也上来吧!”
说也奇怪,小玉的话刚刚说完,石壁的那个洞口不再冒水出来,湖水就急剧降了下去,没到两分钟,就露出了干枯的河床。
苗君儒有些尴尬地从湖里爬上来,用一件藏袍围住下身,他惊奇地发现,大腿和肋下的伤口已经癒合,只在肌肉上有一条细微的红线。
据他所知,能够这么快速治疗伤口的温泉水,在地球上还是第一次发现。
看着苗君儒那惊奇的样子,小玉笑道:“怎么样,不比你说的‘神女之泪’差多少吧!当年我见他们完好无损地从湖里走上来的时候,也觉得很奇怪!”
苗君儒背过身去,很快穿好了衣服,回身问道:“你怎么知道这泉水什么时候流出来呢?”
小玉收拾好包裹,微笑着说道:“有血就有泉!”
苗君儒问道:“什么意思?”
小玉说道:“很简单,只要在那边的洞口洒上几滴血,泉水就流出来了,两个小时之后,泉水就会消失!”
要用鲜血才能引出泉水的地方,苗君儒还是第一次听到,他不仅有些怅然,在西藏这片充满神秘的土地上,还有多少神奇的地方,没有被人类发现呢?作为世界一流的考古学者,他也明白,世界上被人类探知的古文明,还不到百分之一,而地质方面的探索,就更加微乎其微了。
谷口那边出现了十几个人,由于距离太远,看不清对方的样子。
小玉低声说道:“也许是那个大少爷带着人循着你的血迹找来了!”
苗君儒说道:“他们已经被那支红魔之箭吓坏了,还敢找过来么?”
待那些人走近了些,他们终于看清了对方的样子,居然就是康礼夫他们一行人。
小玉低声说道:“走在最前面的那个老头子,就是我对你说过的贡嘎杰布大头人的管家多吉。”
多吉走在最前面,身后的那个人就是一度被董团长怀疑不是正常人的林正雄。紧跟着林正雄的两个人,一副受了伤的样子。刘大古董扶着康礼夫,走在队伍的中间。队伍后面的几个藏兵,走路都歪歪斜斜的,也好像受了伤。
当那些人走近了的时候,苗君儒从藏身的地方走出来。林正雄看到苗君儒时,脸上的表情显得十分古怪,康礼夫跌跌撞撞地跑上前,惊喜地叫道:“苗教授,你怎么在这里?好啊,好啊,我们终于又在一起了!”
多吉看清小玉之后,用生硬的汉语问道:“是你带他来的?”
小玉点了点头:“他为了救我,被定日镇上一个大少爷家的凶奴给伤了!”
受伤最重的是贡嘎杰布的儿子索朗日扎,伤口在腹部,血流了不少,把下身的衣服全染红了,不过人还有些清醒,不断发出呻吟。另外的几个伤势要轻一些,但也流了不少血。
多吉走到石壁前的那个洞口,双手合什,仰头向天,口中念念有词,片刻后,他拔出腰间的短刀,在手上划了一道口子,让鲜血滴在洞口。那鲜血滴在洞口的石壁上,居然瞬间渗透了进去,再也寻不见了。
平地颳起一阵劲风,吹得众人的衣服列列作响,劲风过后,从岩壁上的那个洞内传来咕噜咕噜的水响,紧接着,一大股泉水从里面喷出来,湖里的水也很快涨了上来,速度之快出人意料。那几个藏兵并不在意旁边有女人,把索朗日扎的衣服剥光,并将他平躺在水中,自己也脱了衣服,跳到水里。
其他的人也陆续脱了衣服泡到水里。苗君儒看着刘大古董那佝偻的背影,这么大年纪的人,跟着老闆一同出生入死,也算是一个忠僕。当他看到刘大古董那双赤裸的双脚时,似乎想到了什么。
康礼夫对苗君儒说道:“苗教授,我知道你有很多问题要问我,不急,不急,有的是时间呢!”他从身上拿出一块锦缎来,说道,“你先看看这上面拓下来的文字,看看能不能找出一点线索来!”
苗君儒接过那块锦缎,他无须细看,就知道是从度卢寺那块古梵文的《十善经》玉碑上拓下来的。其实他在度卢寺的时候,就已经见过那块古梵文的《十善经》玉碑,并把上面的文字默记了下来。当年桑布扎翻译的几部佛经中,有一部名为《十善经》,主要讲解佛教“十戒”(或称“十善法”)。“十戒”的内容包括“身三”:即不杀、不盗、不淫;“口四”:即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三”:即不贪、不嗔、不痴。身、口、意代表了行为、语言和思想。“十戒”源于“五戒”,而又与“五戒”侧重不同。“五戒”侧重于止恶,而“十戒”侧重于行善。由“十戒”而来的“十善”即以不净观离贪慾,以慈悲观离嗔恚,以因缘观离愚痴,以诚实语离妄语,以和合语离两舌,以爱语离恶口,以质直语离绮语,以救生离杀生,以布施离偷盗,以净行离邪淫。“五戒十善”是佛教伦理道德的基础。以佛教的观点,守“五戒十善”可确保投生人天善趣,免堕三途,即使今生不能解脱,来生仍可继续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