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黄昏 “千年帝国”灰飞烟灭(3)
柏林战役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战争立即结束,一些零零星星但毫无意义的抵抗仍在继续着。这时,绝大部分德军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指挥体系和军事纪律,而且还有着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们如今惟一的想法就是突破苏军的围追堵截,抵达易北河向美国人或英国人投降。在柏林战役最后几天里,巴斯指挥德国第9集团军拼死向柏林西南部突围,与温克指挥的第12集团军会合,而后杀开一条血路向易北河方向逃去。在当时,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主要作战目标是尽快攻占柏林中心区,并没有把主要精力用来阻击第9集团军。即便如此,德军的突围行动仍然非常激烈残酷。此时,第9集团军几乎弹尽粮绝,中途又有大批难民加入进来,逃亡行动混乱不堪。5月1日,第9集团军仅剩下最后一辆坦克,已经隐约听到身后苏军追击部队的枪炮声,极度绝望的德国人疯狂地向前奔去。沃尔夫·哈格曼中将从坦克里爬出来,拿起手中仅剩下的一件武器———手枪,向苏军胡乱开火。侥幸的是,在短短几分钟后,第9集团军终于与第12集团军会合了,原有的20万人马如今仅剩下4万人左右。双方指挥官巴斯和温克,这两位早已精疲力竭、浑身骯脏不堪的将军地向对方迎了过去,沮丧地握了握手,什么话也没说。截至5月7日,上述两支集团军全部抵达易北河,向盟军投降。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德军主力部队并非部署在德国境内,而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在费迪南德·舍尔纳陆军元帅的指挥下,拥有60万之众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仍然顽强地据守着布拉格、波希米亚(以前为一中欧国家,现为捷克的一部分)和摩拉维亚(位于捷克和斯洛伐克中部,隶属捷克)的大部分地区。将近300万苏联红军、波兰军队和美国军队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进行了长达一周的激战。5月9日,苏军解放了布拉格。此时,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国第3集团军已经推进至比尔森,又经过两天激战,彻底粉碎了中央集团军群的顽抗。
5月4日,德国西北部的所有德军向蒙哥马利投降。5日,德国北部的g集团军群向美军投降。就在同一天,新上任的德国海军总司令汉斯·冯·弗雷德堡海军上将抵达法国东北部城市兰斯,与盟军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将军谈判全面投降事宜。弗雷德堡试图为德国新政府争取一些较为宽松的条件,首要的是推迟正式谈判时间,使新政府的高官们可以离开苏军占领区前往西部。但艾森豪将军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5月6日,邓尼茨又派出约德尔向艾森豪的参谋长史密斯进行解释,并要求单独与西方盟国签定投降协定,企图尽快结束西线战事,以便在东线继续与苏军作战。艾森豪后来回忆道:
我指示史密斯将军,警告约德尔他们:必须立即停止所有虚伪的举止和拖延时间的做法。否则,我将封锁整个盟军战线,动用武力阻止任何德国难民涌入我方一侧。我绝对不能容许他们再拖延下去。
5月7日1时30分,在收到艾森豪措辞强烈的警告后,被希特勒指定为接班人的邓尼茨海军元帅立即发电报给约德尔,授权其代表德国政府立即签署投降文件,不必再进行任何谈判或拖延。2时41分,在位于兰斯的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里,德国正式向联合国军队无条件投降,“第三帝国”灭亡。
柏林战役的胜利具有非常强烈的象徵意义,它不仅标志着欧洲战事的正式结束,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向另外一种战争类型(冷战)的逐渐演变,更对以后半个世纪的欧洲乃至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第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柏林战役准确地体现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具有的惨烈牺牲和彻底毁灭的特徵。在战争中,交战双方的军队成建制地被歼灭,一座座的城市被炸成废墟,就连手无寸铁的平民也难逃厄运,其方式之极端骇人听闻,规模之浩大史无前例。无论对于征服者还是战败者,均未能幸免由战争所带来的巨大创伤,大片国土被战火烧焦,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彻底崩溃。其中,发生在东线战场的战事简直就是一场“全面战争”,人类有史以来从未经历过如此惨烈的劫难。
诸神黄昏 “千年帝国”灰飞烟灭(4)
第二点,如果出于战后政治利益考虑,美、英等西方盟军当时极有可能赶在苏联红军之前抵达柏林,但盟军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将军的一纸命令将柏林拱手让给了苏联人。攻克柏林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顶峰,更是苏联红军在击败纳粹德国的战争中所立下的赫赫战功的最高体现。数年后,艾森豪参加美国总统竞选,戴着“击败希特勒的人”的桂冠入主白宫。对此,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绝大多数历史学家均嗤之以鼻,他们普遍认为该项殊荣理应归属于另外一个人———最合理的人选是朱可夫,要么就是史达林,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划归艾森豪的名下。在整个战争期间,与西方盟国相比,苏联承受和付出了极度不成比例的战斗和牺牲。仅在1941年12月—1942年11月期间,在东线交战的苏德军队就达到了900万人,而与此同时,在北非沙漠里与德意军队角逐的英国军队仅有10万余人,其兵员数量和战斗规模与苏德战场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仅在库尔斯克一场战役中,苏德双方就投入了200多万军队。甚至到了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第成功登陆、开闢第二战场之后,仍然有210万的德军———几乎占到德国总兵力的62%———在东线与600万苏军作战。德国遭受的绝大部分损失来自东线:在战争中伤亡的1348万名德军人员中,1076万人是在东线负伤或者阵亡的,这一数字占到德军总伤亡数字的80%。同样,美英两国在战争中分别伤亡了40万人和43万人,而苏联红军总伤亡将近2900万人,另有1500万名苏联平民伤亡。此外,在击败纳粹德国的“伟大卫国战争”中,苏联人民不仅仅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牺牲,还贡献了诸如朱可夫这样的卓越的军事指挥天才,以及红军将士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敢于牺牲、勇往直前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