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凌云冷静的判断道:“最不符合逻辑的事,往往最符合逻辑。你们想想,我们在披河平原的时候,为什么好端端的黄国军会突然断粮?而且我们西进的时候,为什么沿途几座城市的守兵都不在城里?他们都到哪里去了?”
“这个嘛~~~”两人陷入出沉思,也说不出原因。
“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只见凌云信心十足的猜想道:“就是黄国军的大后方出现了一支我方的军队,他们大肆破坏黄国军的后勤补给线。所以,邻近几个城市的守军才会放弃原驻地前去围剿他们。”
“那他们是这么越过战线,出现在敌军大后方的呢?”两人又很快质疑道。
凌云在地图上一扫,指着地图兴奋的说道:“折钵山!五公爷和第五兵团的士兵翻越了折钵山!只有翻越折钵山以后,他们才能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敌军的大后方!”
说到这里,高览和林越哲也露出了兴奋的眼神。两人摩拳擦掌的说道:“要是事情真的像大人说的这样,那这场仗我们就有的打了!”
“对!”凌云点头道:“只要这仗胜了,我们就能彻底摆脱当下不利的局面。同时也为盘踞在岭南南部的黄国军政权敲响了丧钟!”
“请大人下命令吧!”两人不约而同的说道。
“回信给黄国军的指挥官,说我们答应他们的要求!”凌云站起身,命令道:“命令各兵团加紧备战!明天,我们就奔赴战场!开战!”
“是!”
第六十九章 绿地攻防战(上)
更新时间2011-12-16 20:15:10 字数:2415
次日清晨,匡堰城头上高挂一面猩红的旗帜,这是同意决战的信号。两支大军顿时忙碌起来,将士们心跳加速,热血沸腾。因为期待已久的大决战终于来临。
中午过后,围城的黄国军陆续撤围,依次向南进入逍林绿地。常青精心选择了战场,以求遏制南顺军步兵方阵的优势(在康朝军中能和奉天方阵匹敌的,也只有南顺军团的岭南方阵),不给凌云包抄两翼的机会。天水河将逍林绿地一噼为二,西岸地形平坦开阔,非常适合大兵团方阵和骑兵的运动战。东岸地形却起伏破碎,其中只有一小块平地,夹在河流和群山之间,宽仅两公里有余。常青率领大军渡河来到东岸,在这块空地上布阵。元平纲则率着六个兵团驻守西岸,防止南顺军团渡河攻击东侧大军的侧翼,和主阵形成犄角。这个细节表明,黄国军的两位统帅在战略方针上并没有根本分歧。在黄国军扎好营以后,南顺军团也来到了战场上。
从战斗前的备战看来,不管是黄国军还是康朝军谁都没有做好准备。两支大军都已经断粮好几天了,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军队里的士气都不是很高涨。但光从兵力上讲,黄国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黄国军的兵力高达三万六千,还有不知道多少会突然出现的增援部队而。康朝军只有一万三千,劣势于黄国军将近三倍。所以,当凌云发现黄国军排出两个军阵时并没有感到吃惊。
从战力上看,常青和元平纲手中有八千重装步兵,两万四千轻步兵,以及三千骑兵。凌云则只有一万步兵,一千弓箭手,和五百骑兵(骑兵的战马主要靠在匡堰城缴获得到的)。随后,南顺军团在黄昏时分渡河,进入战场。双方阵营相隔一里,默默的准备明天的决战。
岭南南部独特的闷热夜风吹过南顺军团的大营。夜已经将至两更了,可中军帐里依旧灯火通明。凌云还在和他的将军们商议明天的战斗。入夜前,凌云特地去观察了黄国军的阵型。针对敌军中路突击的进攻态势,凌云必然要利用自己方阵战力的优势大做文章。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是如何部署自己的阵线,以保证自己的中路不被敌军冲垮。并且还要在敌军沖阵的情况下,有机会就收回自己的中军,形成一个浅碟型战阵。十八年前的奉天平原战役中,南无极就是利用这样的阵型拖住了中军正面的攻势,然后从两翼包抄朝廷军的。可是浅蝶形战阵的致命弱点是缺乏防守弹性,拖后的中路不能后退一步,否则整个阵型就会崩溃。并且还有一个不利的因素是,当时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南无极是处在进攻一方,整个阵型充满有弹性,可退可进。现在凌云缺少骑兵,根本就没有办法压迫黄国军的两翼,更没有办法有效的阻止敌军从两翼包抄过来的骑兵。
很快,凌云手下久经沙场的战将们就马上为他解决了这个麻烦的问题。高览指出,将中军的阵线靠前,把全军三分之二的重装步兵安排在中军前部,抽调十个百人队安插在其中,骑兵保护中军两翼,组成一个混合方阵。这样虽然进攻无力,可防守绝对有力,并且还能有效的保持士兵的体力。高览认为黄国军的正面攻势最可能只能保持在十轮之下,超过十轮以后,攻击的士兵一定会感到疲惫。到时候,就是他们进攻的好时机。高览的提议一经提出,纷纷得到了其他将领的贊同,就连凌云觉得这是当下最好的战法。凌云明白己方的骑兵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如对手。缺少骑兵掩护,深知己方两翼将经受严峻考验。因此他打破常规,由自己亲率近卫兵团防守左翼,高览指挥右翼,林越哲则坐镇中军。
接着,等到第二天战斗前夕时,黄国军就在阵前看到了一个奇怪的阵型。南顺军团中军突出战线,大摇大摆的出现在战场上。常青站在中军阵中望着自己平整的战前,不解的望着身边的将军们,但是将军们有着和他一样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