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庆假期的第一天,陈奕辰跟随父亲陈建林踏入了那片繁忙而充满生机的工地。
这里,钢筋水泥交织成一幅幅壮丽的图景,工人们的身影在晨光中忙碌而有序,仿佛每一个动作都在为这座即将崛起的建筑注入灵魂。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一层的主体结构已初见端倪,犹如一座坚固的基石,预示着未来更多的辉煌与可能。
项目负责人满怀信心地向陈建林提出,当前的施工进度完全有潜力进一步加快,以期早日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然而,陈奕辰却果断地否定了这一提议。
陈奕辰深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04年代,建筑行业如同一片汪洋大海,波涛汹涌中,无数项目都在竞相追逐“速度”的浪潮,却往往忽略了“质量”这一基石的重要性。他深知,这样的急功近利只会导致施工质量参差不齐,最终损害的是企业的长远利益。
陈奕辰与父亲陈建林的创建公司之初的对话中,就充满了对未来的深思熟虑和对企业责任的重视。
陈奕辰强调,旺达商场这个项目,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工程,更是他们公司品牌树立的起点,是他们在业界赢得尊重与信任的基石。因此,他们必须坚守品质,拒绝任何可能损害工程质量的短视行为。
“我们创建公司的目的,是为了长期经营,而非一时的利益。”陈奕辰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只有具备商业头脑,坚持品质至上,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一家公司的经营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更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他们所建造的每一座建筑,都将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和未来。
因此,他们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打造每一个精品工程,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建林父子俩上午巡查完工地后,驱车返回家中。
回家接上母亲张想容和舅舅张武波,一起开车前往省城江城市,打算买一辆好点的车。
如今,陈建林事业有成,自然不可能继续开他的那辆二手标志雪铁龙c4,打算购置一辆好一些的车。
买车的计划早就提出来了,但是陈建林是从艰苦岁月中走过来的人,节俭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但陈建林也知道,如今的生意出行需要门面,最后一锤定音,在十一期间,一家人到省城江城市买车。
张想容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她的前半生充满了艰辛与不易。
小时候,父母便早亡,所以陈奕辰自小就没见过自己的外公外婆。
家里条件艰苦,作为长姐的她,总是竭尽所能地照顾着弟弟张武波,那份深厚的姐弟情谊,即便是在多年后,也依然如初见般温暖。
所有希望陈建林对自己的弟弟张武波格外照顾一点。
现在家里发达了,陈建林也有能力带自己的亲戚朋友一把了。
舅舅张武波,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民,平日里除了务农,偶尔会带农田里的土特产到陈建林家串串门,聊聊天。
他如今被陈建林安排,跟在项目负责采购的江工身边学习,上个星期也把驾照考下来了。
父亲陈建林的那辆雪铁龙c4现在也常常交给舅舅张武波在练手。
可惜,陈奕辰未成年,无法考取驾驶证。
在前世,陈奕辰是读大学后在驾校报名考取的。驾驶技能,如同烙印般深深镌刻在他的记忆中,即便岁月流转,那份驾驭的自信与从容,也从未有丝毫减退。
除非是那些考了驾驶证就长时间不摸方向盘的人,所学内容肯定会还给教练,必须回炉重造。
舅妈雷莉,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在舅舅张武波工作尘埃落定之后,终于迎来了与家人团聚的曙光。
她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从偏远的乡村来到了繁华的镇上。
而表妹张璇,那个已经步入小学五年级、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却因为开学的缘故,不得不暂时留在外婆家,与父母的分离让她心中充满了不舍与彷徨。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思念的泪水便如断线的珍珠般滑落,打湿了枕头,也浸湿了她的心。
得知这一切的陈奕辰,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与怜爱。
他深知留守儿童的不易,对于表妹而言,能够与父母团聚,享受家庭的温暖,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于是,陈奕辰毫不犹豫地找到了父亲陈建林,请求他帮忙将表妹接到镇上来读书。
陈建林如今在镇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他凭借着自己的人脉与地位,轻松地与镇上的第二小学取得了联系,为表妹张璇办理了转学手续,让她得以在表哥曾经就读的母校继续她的学业。
当舅舅张武波驾车前往乡下接张璇时,他特意告诉了这个好消息,说是陈奕辰特意嘱咐他来接表妹的。
听到这个消息的张璇,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激与喜悦。
她虽然与表哥陈奕辰并不十分熟悉,但这份来自亲人的关爱与帮助,却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力量。
抵达镇上后,一家人在车站旁租住的房子里安顿了下来。
稍作休整后,他们便前往陈建林家进行拜访。
傍晚时分,陈奕辰放学归来,一家人欢聚一堂,共同为表妹张璇接风洗尘。
楼下的餐馆里,灯光温馨而明亮,菜肴丰盛而可口。大家举杯共饮,谈笑风生,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亲情与欢乐。
张璇坐在表哥陈奕辰的身旁,望着他那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庞,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敬仰。她知道,是表哥的帮助让她得以与父母团聚在镇上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份恩情如同春日里的暖阳般温暖着她的心房让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在2004年,经济尚未如今日这般繁荣,镇上的普遍工资水平还不到1500元。
母亲张想容深知,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兼顾店铺的日常运营与家庭的琐碎事务,现在家里以父亲陈建林的事业为重。于是,张想容邀请舅妈雷莉帮助她共同照看这家箱包店。
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的邀请,更是家人间相互扶持的深情厚谊。
舅妈雷莉,一个同样勤劳且心地善良的女性,对于这份突如其来的“工作”,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惊喜。
在那个年代,2000块钱的工资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它不仅仅意味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更是对舅妈辛勤付出的认可与尊重。
舅舅张武波得知此事后,更是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