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微微弯腰,规矩地鞠了一躬。别过头时便看到舅父留下的一双儿女,他们跪坐在软榻上,双目红肿,向前来弔唁的宾客呆滞地颔首回礼。舅母早些年便因病离去了,如今家主又骤然辞去,林家偌大的家业,亦是全然落在了这两幅孱弱的肩头上,想想着实是可怜的。
夏蝉绝鸣,炎日已过,秋风渐起。
自这场丧礼开始,罗太太便病倒了,她本就体格羸弱,再加上亲人离去的冲击,这一病即是足足一月有余。
“妈,书沁坐明日的邮轮,我们一道去送送吧,您也该出去透透风,别总是在家中闷着。”轻寒掺着母亲的臂弯往前堂走去。
罗太太道:“你这妹妹眼界儿高,到底是打算出了国门去。”
这林书沁虽自小被娇养在深闺中,但似那般的胆识与见地,却是别家的千金小姐所望尘而不可及的,好在家庭开明富足,倒也允许她的一切主见都随了她去。
轻寒抿了抿嘴唇,又道:“听说哥哥将家中的大部产业都变卖了,也真是可惜了。”
“到底还是孩子,打理不得生意,变卖了也实在些。”罗太太嘆了嘆气,到底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但即便有心有力,又能如何?到底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入秋后的宛城,是越发的荒凉寂寞,林书沁远赴外洋,林书伦如今更是孑然一身,心里也像这小城一般清清冷冷,平日里得了空便往罗家去,一日三餐,两餐有半皆是在罗家。
罗家算得上是半个书香世家,罗轻寒之父罗仲远,在宛城的一所国小里授课,为人师表的,也算是有些许声望。而罗家在这个小城中,虽离富甲一方的境地秋毫不沾,但也称得上是安逸有余。
而这读书之人,对于院落的安排也是从的极简主义。简单的中式小庭院,只在门廊旁单单种了几株紫薇,一到了夏日里头,开得真算是极好的。可如今也不知怎的,都入了秋竟也没有凋尽,稀疏的粉嫩零落在枝头,着实别有一番滋味。
见林书伦进来,卢妈忙端着急急的步子迎上去。这卢妈约摸四十来岁的样子,当初是随罗太太一起到的罗家,由着罗仲远喜好清静的缘故,家里要紧的僕人也只剩的她一个,所以里里外外自然都是要周到些的。
这头刚迎进了林书伦,却见罗仲远自门外而入,神色匆匆,手上攥了份报纸,见着林书伦倒也是不觉得奇怪,只吩咐了一句:“卢妈,去把太太请下来。”
天很快就暗了下来,像是被块大黑幕布压着般,又沉又闷,虽是凉爽的秋日,却直让人觉得一阵燥热。
轻寒呆呆的坐在青石板铺的台阶上,仍然缓不过神来,从出生到现在的十几年光景,除了在宛城,自己哪里都没有去过,可是现在,却突然要去到如此远方。背井离乡的仓惶突然就这样冒了出来,她不由得长长嘆了一口气。
“小小年纪,这般嘆气作什么?”林书伦边说边在石阶上坐了下来。
轻寒抬头看了他一眼,却又支着下巴道:“我总是觉着,这一走,就永远也回不来了。”
风悄悄的吹过,粉色的花瓣无声的落到地上,就像她清清淡淡的说话声,轻轻的,却足以让听的人心里,都失了大大的一块去。
在这个流离失所都是家常便饭的年代,连安稳的生活都快是一种奢求。本以为在宛城这个小小的地方,总可以平安的过完一世的生活,却哪知终究是要毁在战乱的恶火里。
夜已深重,轻寒却怎么都睡不着。她坐起身,拧开床头的薄纱罩灯,将一份被捏的皱巴巴的报纸仔细的摊开。
她一句一句细细瞧着,那报纸上说,南北两方一直都处于水火不相容的境况,宛城作为两方交界处,势必将会面临硝烟四起的境况,又加之位临港口,难免外强不会乘火打劫。在宛城以南,各地军阀占据一隅,然却是群龙无首,如今大一统的局面也只是勉强维持的表象,里子却是暗流涌动,早晚会有祸起萧墙的一天。但以北则是大相迳庭,虽说亦有各地豪强占地称王,但皆是零散各地边缘,难成气候。唯独那甬平城,雄踞一方,更是将七省要地收于囊中,颇有大家之风范。
“所以,爸爸才决定要去甬平的。”轻寒喃喃着放下手中的报纸,却是放不下满怀心事,她转头望向窗外那几近饱满的圆月,复又轻轻念道:“甬平。”
此后不足半月,各项事宜便都安排妥当。宛城自然是没什么可耽搁的地方,倒是甬平这个去处,着实花了罗仲远好一番气力。好在有一故友,扎根略深,电报一来二去,倒也省了不少麻烦。
只是从宛城到甬平并没有直通的铁路,走水路固然是极近,却是一下子买不到船票,便只好乘火车先到夹岙口再转乘另一辆车。这一绕,便是足足多了一日的路程。
抵达的那日,天气尤其的好,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让人不住晕眩。火车的鸣笛声像是要响破云霄,望着不断向后倒退的风景缓缓定格,轻寒不由的生出些浅浅的愁绪。
巨大的甬平二字,清晰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可前路漫漫未可知,乱世本就与奔波相衬,只是不知道,灾祸,会否就是必然的结局。
年年岁岁,不过流水浮云,转眼间,冬天便来了。
甬平的冬天,相较于宛城是极其不同的,风是疾劲且干燥的,吹在脸上就像是刀子刮擦过一般冷涩。偏偏轻寒又是个及其怕冷的,终日里的手脚冰凉,好生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