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家和姜翎的教育理念几乎一致,双方都不主张强迫孩子培养兴趣或进行过于严苛的教育。
有问题,只要问了,便会毫不犹豫地解答,且答得清晰而耐心。
在他们看来,教育不应压迫孩子,而应是在自然的氛围中引导和启发。
因此,老太太接着孩子的问题讲了很多关于戏曲的知识和故事。
讲的方式巧妙得体,既不生硬,也不让人觉得枯燥无味。
老太太讲故事时总是透着一股轻松的气氛,仿佛那些曲目、人物和故事,都在她的讲解中活了过来。
为了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投入,她不拘泥于那些高深的历史和术语,而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趣味十足的故事引导孩子。
温柔地搂着孙女,稳稳地抱坐在自己的腿上,故事娓娓道来。
“你看,在戏曲里,女性角色手持双剑,这可不是随便拿的武器。”
老太太边说边从一旁的木箱中拿出了两把精致的小剑,举在孩子面前。
“这些剑代表着角色的英勇和不屈,只有最勇敢的女性才会用它们。”
云以若眼睛一亮,紧紧盯着那双小剑。
老太太见状,轻笑一声,继续道:“再来看,如果加上男性搭档,再画上‘花脸’。
那就是京剧中非常有名的角色了,比如‘霸王别姬’。”
这时,老爷子也拉起了二胡的琴弦轻轻拨动。
随着旋律的起伏,老爷子配合的开始低沉而有力地吟唱:“枪挑汉营数员上将,怎奈敌众我寡,难以取胜,此乃天亡我楚!”
声音随着二胡的音符逐渐带入悲壮的情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老太太继续向孩子解释其中的意义,“你看,这句话表达的是楚霸王项羽在面对大敌时的无奈和壮烈。
‘天亡我楚’,是一种悲叹,但也充满了英雄的气魄。”
云以若听得入神,眼神专注地看着祖父和奶奶,仿佛这段历史就发生在眼前。
这时,老太太突然一转话题,说道:“除了霸王别姬,还有一个戏跟它的节奏非常相似……”话音未落。
微微扬起下巴,用戏腔清脆地唱了一句:“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
云以若听后一愣,眼睛亮了起来,兴奋地拍着小手说道:“我知道,我知道,那是黄梅戏!”
老太太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头,笑着点头:“对了,就是黄梅戏。”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聪明机智的女子,为了救她心爱的男子,毅然决定扮男装赶考,最终却中状元,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
顿了顿,又慢慢说道:“这段故事不仅让人感动,更让人敬佩。
黄梅戏便是从这样的故事中诞生的,它用最简单的唱腔表达最真挚的情感。
还若多为男女故事,充斥着江南的柔美韵味,那便是越剧。
越剧的主体框架主要偏向为悲伤的爱情故事,着名的代表作就是《柱梁》。
“哇!奶奶和爷爷真厉害,知道的好多啊!”
洛母温柔地把还在老太太怀里蹦达的孩子抱了下来:“好了,乖,奶奶可经不起你这么折腾。”
云以若在妈妈怀里伸出了小手,指向老太太怀里,然后嘴里还吃着云父投喂的橘子,嘴角沾满了些许果汁,显得格外可爱。
老太太看着这个活泼的小孙女,不禁笑了笑,伸手抱起了她。
叶诗涵低下头,拾起妹妹掉在地上的外套,随口说道:“那毕竟奶奶退休了以后,经常去大学教书啊。”
“哇!奶奶是老师吗?”
云以若瞪大了眼睛,发出惊讶的声音,似乎无法相信她那平时慈祥、温柔的奶奶居然是个老师。
老太太微微笑了笑,轻轻摇了摇头:“那也不完全算,只是偶尔去学校给那些对戏曲有兴趣的学生讲讲故事,讲讲那段历史。”
她说这话时,眼中闪过一丝怀念,那是多年来对戏曲和历史的深深热爱。
云以若一脸期待地看着奶奶,随后瞪着眼睛问道:“那奶奶喜欢聪明的学生吗?”
老太太眼中闪过一抹光亮,俯下身,轻轻摸着云以若的小脑袋:“当然喜欢,聪明的学生总能更快理解其中的奥妙和深意。”
云以若一时低下了头,有些不敢抬眼:“可是……可是,以前我去学校,很多老师都说我蠢,甚至说不喜欢笨的学生……”
“哎呦,怎么会呢?”
老太太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迅速把孩子搂进怀里,轻声安慰道。
“天下没有笨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
“还有就是得看那些老师是什么样的人了。”
“有些老师,只是想要快速让学生理解他们的知识,但其实这种学生不过是学会了复制粘贴的技巧罢了。”
“这样,学生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没有真正理解那些背后的意义。”
“但你不同,你能理解我刚刚讲的那个小故事,是不是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和历史?”
云以若一脸茫然,若有所思地小声说道:“那……那我不蠢了?”
“当然不蠢了!”
老太太笑了笑,眼神温暖而坚定。
“你是最聪明的!你看你现在,能理解故事的深意,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叶诗涵在一旁不禁大声附和:“对啊!我妹妹是最聪明的!”
“那奶奶,聪明是怎么样的?我以后能变得很聪明吗?”
老太太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似乎在思考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低头看了看怀里的小孙女,那双充满好奇的眼睛让她感到一阵心疼和喜爱。
“聪明,不是那种只会记住书本上的知识,也不是能够背诵很多复杂的公式。”
“聪明,应该是能够理解事物背后的本质,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知道怎样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聪明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不断发现、不断理解的过程。”
“你看你现在不就很聪明吗?往往有时候总会观察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