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143、
沉香眉头一皱,道:“什么?”
她从来不知道墨千行给她的这块玉佩到底是何物,只是觉得很好看,便当成一个配饰带着。不过这些年一直在鸠谷练功,而玉佩又不像她手上的两个镯子那般结实,是以才一直贴身放着,并未佩戴。
若不是今儿事发突然,大概一直到回去,也不会拿出来了。
而老郎中所说“北沽那位”俨然不是指万景阁的墨千行。他所认为的沉香的哥哥,可是势力遍布整个西域,连军队都奈何不得的杀手组织,拥有三千虎狼之众的铩羽军神秘男人。
沉香不明其中所以,自是体会不到老郎中此时心情。想着江湖中人,别说见到那个男人本尊,便是能有幸见到阴阳玉佩都已是难如登天。若不是他少年时候,曾经和这玉佩有过一面之缘,今日又怎会有如此大的反应!
老郎中抬头看着沉香,眼神之中带着从未有过的神色,那种好似见到生平认为再也不能见到的珍贵事物的感觉。沉香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轻声道:“老先生,您,没事吧?”
樊渔也关切道:“是啊师傅,我觉得你还是去休息一下的好。”
老郎中摆摆手,道:“休息什么,我好得很。好得很!”他又站起身,一步跨到沉香面前,道:“孩子,这块玉佩的作用非同小可,想必你比我更明白。但我还是要嘱咐你一句,日后不管经历何事,定要善用之。”
沉香被说的一头雾水,刚要开口询问,却又被老郎中给打断。他转身看向樊渔,道:“小渔,你去送一送她。我累了,要去楼上休息一下。”说罢头也不回地上楼。
沉香伸出手还没开口,他人影已经消失在转角,不由得碎碎念道:“什么啊,方才还说自己不用休息,好得很,好得很。结果我才要问问题,人就立马消失。”
樊渔笑道:“他人就这样,性格怪的很。好像有很多秘密似的。不过总是谁也不告诉。”
沉香耸肩道:“罢了。反正我对他的事情也不感兴趣。至于玉佩的事,大不了回去问我哥哥,他也不比那老爷子知道的少。”
樊渔点头道:“你这么想就对了。否则不定什么时候就被老头气死。越活越回来,整个一孩子。”
沉香补充道:“性格顽劣的孩子!”
樊渔忍俊不禁,笑出声来,一面道:“我送送你吧。”沉香应了声,两人并肩走出医馆。
樊渔又道:“这次的事多谢你了。从这里回镇上还得走三十里,怕是回去天都黑了,我先带你去买一匹马吧。”
沉香笑道:“不必破费。你大概忘了我昨天背你过来才用了两个时辰。今儿就自己回去,时间自然减半。一个时辰左右也就到了,不会用到晚上那么长时间的。”
樊渔似乎这才反应过来昨天的细节,又想到沉香救她时候好像什么都没做,却已经让那些人接连到底,自知她功夫了得,是以不再担心,道:“那恩人,咱们就就此别过了。”
沉香道:“你不必一直叫我恩人。我不是报了姓名?云沉香。你叫我沉香就好。”
樊渔笑道:“不管叫什么,都祝你一路平安。”
沉香道:“那是自然。人在做天在看,我一直很相信‘好人都会有好报的’。”她的视线落在樊渔凸起的肚子上,道:“你们也是。”
樊渔双手扶着肚子,轻声叹了口气,道:“战火无情,希望阿慎能借你吉言,好好活着。他日还乡,能与我们母子团聚。”
沉香吸了一口凉气,这时才想起有哪里不对,便问:“从昨天起,你就说什么交战,暴乱,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樊渔惊讶地看着她,奇道:“三年前藩王韩冒与国君撕破脸,兵临城下,直接了当就要逼宫。多亏了大将军彭远及时赶到,咱们的国君才得以活命。不过从那之后,韩冒自立为王,连同周边小国在边境各处发动战争。其他藩王也都趁机各立山头,分裂楚国……”
沉香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无比震惊地听着樊渔说的这些事。她没想到,自己仅是在鸠谷待了五年,这世道竟已大变!当初认为楚国岌岌可危,韩婴的皇帝之位早晚是要换人,虽有准备,但却也不想竟这般突然。竟然,竟然已经到了各国割据,连年战火的地步……
樊渔看着沉香震惊模样,心里也是越发困惑,道:“你当真一点不知啊?”
沉香点点头,道:“我这些年一直在潜心修炼武功,隐蔽山中,是以,是以……”
樊渔叹气道:“原来如此。不过你不知道,却也不是一件坏事。至少还安稳的度过了三年。咱们这地方离京都远得很,又不在属其他藩国地盘。因着资源匮乏,人口贫瘠,大家都看不上眼,所以因祸得福,并没有牵连祸事。只不过从军还是有的,这是上头下来的旨意,百姓不敢不从。”
沉香也跟着叹气,半晌才道:“好了,你这都要送出镇口了,快回去吧。方才你那话说的对,这里虽然贫瘠,但所幸大家还能正常过日子。你好好把孩子生下来,以后也能有个念想。”
樊渔点点头,刚要答应,突然又想到另一件事,忙道:“沉香,你也是孩子的恩人,不如给孩子取个名字再走吧!”
沉香惊喜道:“你说让我给孩子起名么?”
樊渔点头道:“是啊,这样以后孩子问起来,我也能跟他说咱们这两天发生的事。让他一生都记得你的恩德。”
沉香忙摆手道:“可别这么说,那都是他有福。不过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也不推脱……”
她略一沉吟,道:“你觉得琼、琮二字怎样?不管他以后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希望他能像琼瑶一般香醇,像玉石一样透彻。至于字,现如今这乱世,就字‘安之’吧。但愿他能一生平安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