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字:
关灯 护眼
鬼吹灯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 第623章 秦桧之死让历朝皇帝非常高兴,赵构面临清算问题

第623章 秦桧之死让历朝皇帝非常高兴,赵构面临清算问题

    沈虚中在听到了赵构的这番话之后,颇为惊讶。


    赵构清除秦桧的意志竟然如此急切!


    沈虚中赶忙以最快的速度,按照赵构的意思草拟了一份旨意。


    赵构看完之后,非常满意地点头。


    “好,明天就把这个旨意发下去。”


    翌日。


    赵构派出的使者来到秦府。


    “……秦桧由益国公进封建康郡王,秦熺进少师,许父子一同致仕!”


    “秦埙、秦堪二人允秦桧之请,改任宫观闲官。”


    “钦此!”


    这封诏书直接断绝了秦桧祖孙三代人最后的幻想。


    秦桧和秦熺表面上虽然是升官了,但最重要的是后面的那句“允许致仕”。


    致仕了,留给这对父子的只是荣誉官职,实权官职全没了。


    就连秦桧的两个孙子秦埙和秦堪都改任闲职,说明赵构不愿意再给秦家任何掌控权力的机会。


    秦熺面如死灰,整个人瘫倒在地。


    秦桧脸色惨白,露出一丝苦笑。


    等使者离去之后,躺在床上的秦桧突然捂住了胸口,不断发出痛苦的呻吟声。


    过不多时,秦桧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二度拜相之后执掌朝政多年,谋害了岳飞,逼退了韩世忠,凭借着权术手段一度将赵构架空,用文字狱打压迫害了不知多少正直之士的奸臣,死在了接旨当天。


    赵构的旨意,事实上成为了秦桧的催命符。


    秦桧,死!


    汉初世界。


    刘邦大手一挥。


    “放!”


    噼里啪啦!


    鞭炮声在长乐宫大殿外的广场上响起。


    砰砰砰!


    诸多烟花飞上天空,绽放出无数美丽光芒。


    这并不是华夏传统的爆竹,就是实实在在的,从《工业革命·华夏篇》中弄来的烟花、鞭炮。


    刘邦看着面前的移动金幕,放声大笑。


    “秦桧啊秦桧,你这个混账东西终于死了!”


    作为大汉开国皇帝,痛恨汉奸是理所当然的。


    在场的所有大汉群臣,看着头顶夜空中绽放的五彩斑斓光芒,也都露出了笑容。


    曹参笑呵呵地看了一眼陈平,发现陈平的表情颇为凝重,便有些疑惑。


    “老陈,你怎么对秦桧的死好像不太高兴?”


    陈平嗯了一声,淡淡地开口道:


    “秦桧毕竟还算是寿终正寝,是太可惜了。”


    “若是他能落到我手里就好了。”


    曹参想起某些关于陈平审讯犯人的传说,下意识地远离了陈平两步。


    这些搞情报的,心黑,下手更黑!


    陈平有些好笑地瞪了曹参一眼。


    “我们不是一伙的吗?”


    另外一个西汉世界中,汉武帝放声大笑,声震大殿。


    “好好好,秦桧死了,真真是太好了!”


    霍去病更是激动莫名,当场就跳起身,来了一段非常动感的舞蹈。


    卫青疑惑地看着扭来扭去的霍去病。


    “你这从哪学的?在陛下面前注意仪态!”


    霍去病哈哈大笑,满不在乎地开口道:


    “从西域那边学的,陛下你看,臣还会让脑袋平移!”


    说着,霍去病一本正经地将两只手掌交叠平放在脖子面前,脑袋以一个非常奇怪的方式在脖子上左右平移。


    刘据吓了一跳,差点以为自家表哥要变成刑天二代了。


    汉武帝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


    “去病,少学那些西域舞姬,没事多生几个儿子!”


    贞观世界。


    李世民呵呵大笑,李治喜形于色。


    “好啊,好啊,终于死了!”


    “只可惜,竟然让这条老狗活了这么久!”


    秦桧死的时候多少岁,金幕虽然没有明说。


    但从他的相貌来看,怎么也是六十岁以上了(实际活了65岁)。


    这让贞观君臣都非常遗憾。


    真是好人不长命,祸害留千年啊。


    李治点头道:


    “若是赵构能和秦桧一起死掉,那就再好不过。”


    “真是太可惜了。”


    李靖笑呵呵地说道:


    “赵构一辈子没有子嗣,将来皇位继承人估计也有的头疼,这应该是上天对赵构的报应了。”


    李治闻言,心情顿时好了不少。


    “也是,像赵构这种昏君,断子绝孙是他最好的归宿!”


    如果赵构的血脉还能继续遗传下去,岂不是还要接着祸害将来的华夏人民?


    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断子绝孙,断得好,绝得妙啊!


    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治,笑道:


    “治儿,怎么感觉你对赵构的恶意比对秦桧还重?”


    李治不假思索地开口道:


    “父皇,这是自然。”


    “秦桧再奸,若是没有赵构的纵容和授意,又怎么可能谋害得了岳飞这样的大英雄呢?”


    “秦桧当然该死,但赵构才是那个最该死的主谋!”


    长孙无忌闻言吃了一惊,赶忙提醒道:


    “殿下,赵构毕竟是皇帝,还是要给他留点体面。”


    李世民摆手笑道:


    “好了,要给什么体面?”


    “赵构又不是咱们大唐的皇帝,该骂就骂!”


    “嗯,就算是咱们大唐的皇帝,今后该骂的,也必须狠狠地骂!”


    长孙无忌唯唯诺诺,心中却在嘀咕。


    李世民其他都挺好,但就是对玄武门事变非常在意。


    登基之后的李世民,多次召见史官,修改了玄武门之前的许多史料。


    这也让李建成的功绩在史书上,比实际做出来的功绩要少不少。


    陛下,就您这样的方式,很难给后代的大唐皇帝做一个“该骂就骂”的榜样啊。


    长孙无忌思绪流转,却没注意到李治悄悄地瞪过来一个眼神。


    这个舅舅,怎么老喜欢用一种管教人的方式说话呢?


    真是太烦人了。


    大明世界。


    朱元璋哼了一声,缓缓道:


    “终于死了,这个老贼。”


    朱棣一脸的感慨。


    “秦桧怎么就没有落在我的手里呢?”


    “要不然,哼哼……”


    朱棣脑海中已经想好了一百零八种酷刑,打算用在秦桧身上。


    朱元璋瞪了朱棣一眼。


    “你是大明太子,将来要当皇帝的。”


    “做事要堂堂正正,别想着用什么私刑!”


    朱棣吓了一跳,赶忙唯唯诺诺,连声应是。


    教训了朱棣一顿之后,朱元璋抚须道:


    “对秦桧这样的,只要来个千刀万剐的凌迟,再来个剥皮实草也就足够了。”


    朱棣:“……”


    父皇,您又是凌迟又是剥皮实草的,也没比我高明到哪里去吧?


    ……


    秦桧的死,让华夏历朝历代几乎每个世界气氛都变得极其欢乐(西晋世界除外)。


    众人纷纷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弹幕。


    【秦始皇嬴政:秦桧竟然还能寿终正寝,赵构这个昏君要负主要责任!】


    【汉武帝刘彻:其实只要是赵构在位,没有秦桧,也有张桧,王桧出现的。】


    【唐太宗李世民:嗯,一个好的皇帝对于任何王朝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出好皇帝是帝国的重中之重啊。】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很快就从感慨秦桧的死,变成了开始交流起育儿经的大会。


    看了这么多败家子,哪里还有皇帝敢轻视这方面的?


    但是……


    【汉武帝刘彻:朕觉得吧,最重要的还是得打。儿子不打怎么能成器?】


    【唐太宗李世民:有道理,棍棒底下出孝子嘛。】


    【明太祖朱元璋:朕和你们说,朕没事就踹朱棣两脚,心情不好就找个借口骂朱棣两句,然后就舒坦了。】


    【光武帝刘秀:还有这种经验?下次朕也试试。】


    这下子,历朝历代许多太子、皇子们都慌了。


    不是,你们交流育儿经就好好交流啊,怎么还扯到打人上来了?


    ……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赵构本人在听到了秦桧死讯之后,同样也是长出一口气,放声大笑。


    “这老贼,终于死了!”


    笑完后,赵构从靴子之中拿出了那把匕首,放在桌子上。


    “今日起,朕无须用此物防身了!”


    秦桧之死,让南宋朝廷上下奔走相告,乡野之间无不欢欣鼓舞。


    这个大奸臣,多年来作恶多端数不胜数,当他死后,普天之下所有人都为之高兴。


    正是:二十年兴士绅祸,一朝终失相公威。


    有人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对秦桧之死进行了庆祝。


    “靖言有宋之奸臣,无若亡秦之巨蠡。十九载辅国而专政,亘古无之;二十年列圣之贻谋,扫地尽矣。”


    “峻立刑诛,钳当世缙绅之口。一时谪籍,半坐流言,父子至于相持,道路无复偶语。”


    “忠臣不用,而用臣不忠;实事不闻,而闻事不实。”


    还有人专门写了一首诗来庆贺秦桧之死。


    诗曰:


    格天阁在人何在,偃月堂深恨亦深。


    不见洛阳图白发,但知郿坞积黄金。


    直言动便遭罗织,举目宁知有照临。


    炙手附言皆不见,可怜泥滓满墙阴。


    秦桧在史书上最臭名昭着的事情,无疑就是谋害岳飞。


    但事实上,即便除去谋害岳飞这件事情,秦桧犯下的其他罪孽依旧能让他在历朝奸臣中至少排入前三。


    这种清算秦桧的声浪,赵构喜闻乐见。


    赵构是个昏君,但他又不想被人骂做昏君。


    将过去十几年的恶事尽数推在秦桧身上,就是赵构甩锅的最好方式。


    但在表面上,赵构还是对秦桧表示了哀悼。


    在对秦桧的悼词中,赵构亲笔写道:


    “秦桧力赞和议,天下安宁。自中兴以来,百度废而复备,皆其辅相之力,诚有功于国。”


    秦桧既然已死,那么普天之下所有人的愿望自然就是将秦桧之前的所有乱政尽数来个拨乱反正。


    更有许多被苦苦压制多年的有识之士趁机上奏,要求全面清除秦桧乱党,启用主战派大臣,北伐光复中原旧河山。


    这些奏章送到赵构面前,让赵构勃然大怒。


    “混账东西!”


    “和议之事,乃当初朕亲自定下,命秦桧为之。”


    “如今他们想要借助秦桧的死就否定和议,这就是在否定朕!”


    赵构直接将这些奏章丢进了垃圾堆,看也不看一眼。


    赵构对北伐不屑一顾。


    眼下赵构最为关心的,自然是如何从曾经权倾朝野,将皇帝赵构都完全压制的秦氏集团手中夺回权力。


    在眼下这种秦家被“破鼓万人捶”的情况下,赵构夺取权力,打击秦氏余孽的行动自然非常顺利。


    秦氏集团事实上分成两种人。


    第一种自然是如曹泳、林一飞这种秦氏集团的死忠、核心人物,那是一定要打压下去的。


    第二种,也是曾经秦氏集团之中人数最多的,那些趋炎附势的墙头草们。


    这些墙头草们甚至都不需要赵构发话去招揽,就已经主动跳出来充当赵构重掌大权的“带路党”。


    首先对秦氏集团反戈一击的,便是之前建议秦桧加九锡,准备上奏让秦熺接替秦桧当宰相的两名御史,张扶和徐?。


    就在秦桧病死的第二天,两人立刻就向赵构上奏折,弹劾秦氏集团中仅剩的最后一名大佬级人物——临安知府曹泳。


    赵构顺水推舟,当天就下旨免去了曹泳户部侍郎、临安知府的职务,并将秦桧的私生子林一飞也顺势罢官。


    至此,秦桧所有的直系子孙都被全部逐出了南宋朝廷。


    紧接着,赵构又将之前因为献媚秦熺被秦桧所恶,让曹泳派人弹劾掉官职的前平江知府汤鹏举出任殿中侍御史。


    汤鹏举竭力讨好秦氏集团公认的继承人秦熺,却因此被秦桧免官,心中对秦氏集团的恨意可想而知。


    他刚刚上任,就立刻将秦桧的党羽王扬英、曹冠、曹玮、张常先、王会、郑侨年、高百之等近百人统统弹劾了一遍。


    其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在被弹劾之后免官、流放。


    作为秦氏集团之中的反骨仔,张扶、徐?和汤鹏举三人的反戈一击,自然是直接就命中了那些秦氏余孽的要害。


    汤鹏举甚至在和赵构奏对的时候公开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为(御史)台官凡一年有半,所论皆秦桧余党。”


    这句话让赵构听得龙颜大悦,不久后就将汤鹏举提升到御史中丞,很快又升官到参知政事,迈入宰相的行列。


    但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引发了御史们对汤鹏举的集体仇恨。


    秦桧没死的时候,谁不是在秦桧淫威下混日子?


    你汤鹏举跪舔秦桧儿子秦熺的行为天下皆知,现在倒有脸来说我们是秦桧余党?


    很快,又有御史叶义弹劾汤鹏举,说汤鹏举本就是秦桧余党,如何能让“一秦桧死,一秦桧生”。


    正好赵构也觉得汤鹏举的利用价值已尽,顺势将其罢免宰相之位。


    汤鹏举虽然在位不久,但在他的榜样作用下,朝堂之中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清算秦桧余党的斗争。


    这场斗争很快就变成了满朝官员们的狂欢,每天都有几十上百篇弹劾的奏折送到赵构面前。


    赵构看着面前的这些奏折,沉吟良久,缓缓对着面前的宰相们道:


    “朕说过,秦桧终究还是为国有功。眼下余毒既清,若是再追究下去,实无必要。”


    见宰相们似乎还有异议,赵构加重语气说了一句话。


    “秦桧执政十余年,尔等哪个不是曾经在秦桧手下办事,谁又没有对秦桧唯唯诺诺之时?”


    “若是真要彻底清算秦桧余党,尔等哪个又跑得了了?”


    听到赵构的这番话之后,宰相们心惊肉跳,连连应是。


    除了叮嘱宰相们控制攻讦规模之外,赵构还以几次行动证明了他对秦桧死后的宽容。


    被勒令致仕的秦桧之子秦熺在举办丧事的时候,给赵构上奏折道:


    “臣父际遇圣主,获依末光,眷礼始终,旷古未有。今合立神道碑,望特赐御题八字。”


    赵构看完秦熺奏折之后,还当真就给秦桧写了八个字。


    “决策元功,精忠全德”。


    秦熺得了这御书八字后大喜过望,将其视为秦家的保命根本,立刻让人将这八字作为神道碑主题。


    由于秦桧的名声实在太臭,此刻又是朝中清算秦桧一党的高潮时刻,人人对秦家避之不及。


    秦熺四处去寻找那些曾经对秦家阿谀奉承的大儒们,却无一人愿意给秦桧撰写神道碑文。


    不得已之下,秦熺只能将赵构这八个字刻在神道碑上,其他部分全留空白。


    随后,赵构又亲自给秦桧定下谥号“忠献”,并在秦桧下葬时亲自前往秦家,召见秦桧遗孀王氏。


    看着面前凄凄惨惨,惶恐不已的王氏,赵构清了清嗓子。


    “尔亡夫对朕,对大宋皆有大功。今虽时局更易,朕亦保尔全家。”


    王氏和秦熺闻言,自然是连连磕头称谢不止。


    就连秦桧的两个儿子秦埙和秦堪,在被剥夺了派遣官职之后,也仅仅是“降官两等”,并没有按照许多人的奏折意愿那般发配流放。


    对此,时任参知政事的汤鹏举自然是颇为不解,便在面奏的时候对着赵构再三提议:


    “陛下当彻底清算秦氏余孽,不使其死灰复燃。”


    汤鹏举既然已经是当了秦氏集团的叛徒,自然巴不得秦桧的子孙们下场越凄惨越好。


    赵构闻言只是一声冷笑,不久后便将汤鹏举罢相。


    【对赵构而言,秦桧与其共同完成的“绍兴和议”,乃是赵构心中最不可动摇,必须要坚持到死的原则。】


    【若是全面批判和打倒秦桧,势必会将绍兴和议全面推翻,重新开启北伐对金国的战争之路。】


    【这是赵构万万不能接受的。】


    【故而,赵构即便明明已经被秦桧架空了十余年,却依旧在秦桧死后对秦氏子孙宽大为怀。】


    【归根结底,并非是赵构不恨秦桧,而是在赵构的心中,绍兴和议是比任何事情都要更加重要的。】


    在给秦桧盖棺定论之后,重新获得权力的赵构很快便将当时还在台上的参知政事董德元罢相,启用魏良臣和沈该两人为新的副宰相。


    紧接着,赵构又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他将岳飞冤狱的主审官,谋害岳飞的元凶之一万俟卨召回朝中,并和沈该一起拜为左相、右相。


    此举一出,天下哗然。


    原本在秦桧死后,天下许多正义之士就上奏折希望给岳飞平反,让秦桧背负应有的罪责。


    然而事情的结果,却是秦桧以“忠献”的谥号下葬,秦家子孙没有得到任何清算。


    岳飞并未平反不说,谋害岳飞的主犯之一万俟卨还能回朝成为正宰相。


    就连左相沈该,枢密使魏良臣也都是当年曾经去金国和谈的使者。


    这些宰相们的人选只能证明,赵构虽然清算了秦桧,但依旧坚持秦桧之前对金国下跪求和的“绍兴和议”成果。


    对于真正的大宋爱国志士来说,这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许多主战派的官员们暗中串联,决定共同推举一名真正的主战派领袖上位,以恢复当年岳飞未竟之志。


    那么问题就来了。


    究竟要选谁呢?


    李纲已经死了,吕颐浩、朱胜非等人更是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就连一度是主战派,后来变成主和派的赵鼎也死了。


    看来看去,也只有曾经的左相张浚。


    主战派的官员们很快就将请求张浚复起的奏折递呈到了赵构的面前。


    赵构看到这份奏折之后,瞬间暴怒,直接拍了桌子,将曾经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次。


    “朕宁亡国,不用张浚!”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汤思退、陈康伯又先后上位成为宰相。


    但这些人来来去去,无非都是当年的主和派大臣,也都曾经对秦桧唯唯诺诺当过应声虫。


    南宋主战派官员们想要借助秦桧之死改变国政方针的愿望,终究只不过是镜花水月,并无任何实现的可能。


    就连最基本的给岳飞平反,都毫无可能。


    总之,对于赵构来说,他仅仅是希望能维持自己的奢靡生活,直到安然老死。


    什么北伐中原这种狗屁事情,自然是不可能被赵构放在心上的。


    不过另外一件事情,却是赵构不得不面对的了。


    立储。


    在扬州之乱,搜山检海过后,赵构虽然因为王继先进贡的“黑虎丹”而重振雄风,但这仅仅是让他能够满足男人的欲望,并没有恢复他的生育能力。


    随着赵构正式登基已经超过三十年,他本人的年纪也到了五十岁,南宋朝堂之中要求立储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以来都顽固坚持,觉得自己还能生一个儿子的赵构,也不得不面对现实,慎重地考虑起立储问题。


    其实在很久以前,赵构就考虑过立储的问题。


    画面中,还非常年轻的赵构和心腹宦官张去为,对此展开了一番讨论。


    张去为表情严肃地开口道:


    “陛下,以臣之见,当立太祖后裔为上!”


    张去为给赵构讲了一个在宋朝宦官内部流传了多年的典故。


    早在北宋开国时期,宋太祖赵匡胤因“烛影斧声”之事不明不白地死去,随后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夺得皇位。


    赵光义继位之后,赵匡胤的几个儿子和长孙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都莫名其妙地死去。


    然而赵光义毕竟不敢太过明目张胆,让自家的皇兄断子绝孙。


    故而赵匡胤依旧还有血脉流传下来。


    当时的司天监苗昌裔在夜观天象之后,就曾经对宦官首领王继恩说过一句话。


    “太祖之后,当有天下。”


    王继恩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并将其告知了后来的宦官首领们,一代代流传下来。


    赵构听完这个典故之后,心中也不免嘀咕。


    “此事当真?”


    张去为一脸严肃地开口:


    “奴婢用性命担保,此事千真万确!”


    “况且奴婢也觉得,立太祖后裔为储君,乃是陛下之最优选择!”


    赵构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张去为的意思。


    说白了,赵构的正统性终究是不足的!


    真正得到全天下承认的最后一位宋朝皇帝,是赵构的兄长宋钦宗赵桓。


    赵构只不过是因为宋徽宗、宋钦宗和所有皇族皇子被劫掠到了金国领土之中,捡漏继承的皇位罢了。


    若是赵构从其他五服内的近亲子侄之中选择某个人立为储君,那么将来赵构死后,在法统上就会出现问题。


    人家不一定要认赵构当爹,认宋徽宗、宋钦宗不是更加正统?


    那样的话,赵构就未必能在宗庙里享受四时祭祀和香火了。


    张去为作为赵构宠信多年的心腹宦官,对此自然看得十分明白,才借着这个典故提出了改立赵匡胤后代的事情。


    赵匡胤的任何一个后代,都绝对不可能和宋徽宗、宋钦宗两人有什么情谊。


    反而,因为赵构将皇位归还他们这一脉,他们对赵构必然无比感激。


    而且,也是因为赵匡胤后代们凭借着赵构才得到皇位,那他们一定比谁都要坚决支持赵构这个皇帝的正统性。


    不然,连赵构都不是正统,那接手赵构皇位的赵匡胤后代们又有什么正统可言呢?


    赵构想到这里,眉头顿时舒展开来。


    “老张啊,你果然不愧是朕信任了这么多年的老人。”


    “好,那你就赶紧去和宰相们说一声,挑选一些太祖后裔,作为朕将来立储的候选人吧。”


    这是涉及到南宋下一任皇帝们的大事,宰相们自然是不敢怠慢,很快就挑选了一批辈分比赵匡胤要低一辈的男童、少年送入宫中,供赵构挑选。


    继承人肯定是要抚养一下才有感情的,所以就算是年纪大一些的少年,也就十一二岁,男童则大多在八九岁左右。


    挑选的地点,是临安府行宫的后花园中。


    赵构和太后、诸多嫔妃坐在一起,注视着正鱼贯而入的诸多男童、少年。


    对于这些少年来说,这将是一个改变他们命运的机会!


    但也并不是每一个少年都能意识到这一点,能在这种场合压制住少年男孩顽劣的天性。


    其中一个名叫赵伯浩的少年,走在御花园中,正好看到一只不知是哪个嫔妃养的猫儿,缓步从面前而过。


    赵伯浩目光一转,玩性顿起,立刻伸出脚,在猫儿的身上踢了一下。


    猫儿吃了一惊,猛然弓起身子,嗖一下跑没影了。


    这一幕正好落在了不远处赵构的眼中,顿时让赵构大皱眉头。


    “此子轻易如此,安能任重?让他出宫去吧!”


    于是,赵伯浩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和赵构这个原本可能成为养父的大宋皇帝说上哪怕一句话,就被当场赶出宫,回家去了。


    剩余的男童、少年们,倒是没有赵伯浩这么顽劣。


    他们规规矩矩地站在一起,按照之前礼官们教授的规矩,对着赵构、太后和嫔妃们行礼。


    在场的人虽然很多,但终归是挑选赵构的儿子。


    嫔妃们只是四处打量这些少年,各自心中都动着心思。


    不管是谁被选为赵构的养子也好,按照这些男童、少年的年纪,肯定还是得有一个“养母”来进行抚养的。


    谁能成为这个“养母”,那谁就是将来的大宋皇太后!


    在一片安静中,赵构仔细地审视着面前的孩子们。


    良久之后,赵构指着一个男童道:


    “你,你叫何名?”


    男童明显有些紧张,但还是颇为大方,恭敬地行礼之后开口道:


    “赵伯琮见过陛下,恭请陛下圣安。”


    他声音清脆有力,听着颇为讨喜。


    赵构满意点头,道:


    “就你了。”


    顿了顿,赵构又道:


    “好了,其他人等,都退下吧。”


    自有礼官走上前来,带着有失落、有茫然、有疑惑的男童、少年们离开。


    只留下赵伯琮一人,成为在场所有嫔妃目光聚焦之处。


    赵构在嫔妃中环视一眼,视线落在了潘贤妃的身上。


    潘贤妃是潘安的后人,相貌十分柔美,性格也极为温婉,乃赵构心中抚养皇储的不二人选。


    但此刻的潘贤妃,却并没有心情去迎合赵构的想法。


    就在半个多月前,潘贤妃生下来的女儿仅仅三个月就病故了。


    她心疼爱女之死,郁郁寡欢,加上本就对什么未来皇太后的地位毫无欲望,压根就没有心思掺和到这件事情来。


    赵构见潘贤妃没有回应,皱了一下眉头。


    原本以赵构的性格,少不得要大发雷霆,当场将潘贤妃责骂一番。


    但赵构毕竟多多少少对自己女人还是有一点情分的,也知道潘贤妃郁郁寡欢的症结所在,便不打算和潘贤妃计较,另选一名嫔妃来抚养赵伯琮。


    赵构心念变幻,脸上的表情自然也随之变化。


    这一幕,落在了一旁的张婕妤眼中。


    张婕妤虽然样貌并不算如何出众,但心智却是诸多嫔妃之中一等一的。


    她敏锐地探知到了赵构的心意变化,芳心中迅速做出决断,对着有些不知所措的赵伯琮招手笑道:


    “孩子,来我这里。”


    赵伯琮毕竟只是个男童,被莫名其妙地送进宫来,又莫名其妙地好像货物一般给人挑选了半天,心中早就忐忑不已。


    若不是他生性坚强,此刻早已露怯,当场大哭。


    在听到张婕妤这一喊后,赵伯琮下意识地抬头和张婕妤对视一眼。


    眼前这名女子,双目中闪烁的光芒,给赵伯琮的感觉竟然和他生母极为相似!


    下一秒钟,赵伯琮情不自禁,投入了张婕妤的怀中。


    原本已经做好打算,准备让吴才人来抚养赵伯琮的赵构见状,也是一愣。


    这孩子,竟然自己选择了张婕妤?


    那还要不要开口,改让吴才人去抚养呢?


    迟疑了片刻之后,赵构心想:


    “罢了,或许这就是天命所在,缘分所至,勉强不得。”


    在赵构看来,赵伯琮这个孩子既然已经被自己选为皇储,自然是有天命在身的。


    天命注定该当如此,那还是不要违背的好。


    于是赵构便道:


    “张婕妤,你来负责养育此子吧。”


    原本到这里,赵构的皇储候选人应该也就结束了。


    唯一胜出的赵伯琮,只要赵构接下来无法生育,便可自然接班。


    但不曾想,事情很快又起了波澜。


    还是因为这个养母,也就是将来南宋皇太后的地位。


    有人想争一下!


    想要争的这个人,并非是赵构最先属意的潘贤妃。


    事实上,潘贤妃在赵伯琮入宫不久之后,就因为心痛爱女之死,郁郁而终。


    出面争夺的,是赵构的第二个养母候选人,吴才人。


    吴才人伴随赵构经历过搜山检海,在船上出言以周武王伐商汤的白鱼典故安慰过赵构后,就得到了赵构的赏识。


    随后的几年里,吴才人不断被赵构晋升,很快就成为了皇后的最有力候选人。


    等到北方传来赵构正妻邢秉懿死去的消息之后,赵构便让吴才人主持后宫事宜,事实上成为了代理皇后。


    吴才人到了这个地步,自然不愿意在赵构死后屈居赵伯琮养母张婕妤之下,连个排第一皇太后都捞不到的地步。


    于是吴才人便想办法,凭借着当年宋仁宗同时抚养两名皇子的典故说服了赵构,又将之前一个落选的男童赵伯玖接入了宫中,也作为皇储候选人来进行抚养。


    赵伯琮、赵伯玖两人,就形成了一个竞争的态势。


    赵伯琮先入宫,可他养母张婕妤明显没有赵伯玖的养母,掌控后宫的吴才人强势。


    但吴才人也没想到,事情竟然还有新的变化!


    在赵伯玖入宫几年后,吴才人正式被赵构册封为皇后。


    她才刚刚当上皇后不久,赵伯琮的养母张婕妤竟然就病死了。


    被吴皇后和张婕妤这些年明争暗斗搞得心烦意乱的赵构干脆大手一挥,把赵伯琮的抚养权也交到了吴皇后的手上。


    于是,赵伯琮、赵伯玖两名候选人,都成为了吴皇后的养子。


    吴皇后至此心满意足。


    不管是谁当上将来的皇帝,她这个养母都必定会成为唯一的皇太后。


    能和张婕妤明争暗斗这么久,最终压过张婕妤成为皇后,吴皇后自然也是非常聪明的女子。


    她并没有因为赵伯琮是后来的养子就区别对待,而是对赵伯琮、赵伯玖两人一视同仁。


    这种一视同仁可以说是到了非常严苛的地步,赵伯琮、赵伯玖两人在任何待遇上都完全平等,所有的细节都完全一致。


    就连每年过年的时候宫内诸多皇子、公主们对赵构、吴皇后夫妻的参拜,吴皇后也再三叮嘱宦官们:


    “务必要两位皇子同时上殿,不得有一步之差。”


    大宋以左为尊,吴皇后便要求两人轮换,每年各站一次左首。


    凡此种种,也让两名皇子在宫中并驾齐驱。


    一时间连宦官、宫女乃至外面的大臣们也搞不清楚,究竟这两人之中谁会成为将来的皇储。


    此时恰逢秦桧专政时期,赵构的皇权被牢牢压制。


    秦桧是非常反对赵伯琮和赵伯玖两人成为太子的,原因也很简单——年纪太大了!


    在秦桧看来,最好是在赵构死后,找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来继承皇位。


    这样,秦家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将来摄政的权力,乃至为谋朝篡位做好准备。


    赵构既然斗不过秦桧,自然也不可能提起什么立储之事,自找没趣。


    两名皇子就这样,在同一个养母的抚育下,表面维持和平地过了十多年,并各自成年。


    直到秦桧即将倒台时,一件事情发生了。


    秦桧重病将死时,赵构心急如焚,疯狂派人打听究竟秦桧是不是真的重病要死了。


    而这个给赵构打探到至关重要情报,确认秦桧当真病危的人,就是两个养子之中的赵伯琮!


    有了赵伯琮的情报之后,赵构才能从容布置,步步紧逼,最终一举逼死秦桧,重新夺回皇权。


    到这里,赵伯琮在赵构心中的地位无疑已经超过了赵伯玖。


    但还并不足以让赵构将赵伯琮册立为皇太子。


    因为,赵伯琮的立场有问题!


    赵伯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主战派。


    在面见赵构的时候,赵伯琮经常进谏,希望赵构能给岳飞平反,希望能重新启用张浚,希望能厉兵秣马北伐……


    这就让赵构很烦了。


    反之,赵伯玖就比较乖巧。


    虽然赵伯玖能力不足,但却坚决支持绍兴和议,支持赵构对岳飞、张浚等主战派的打压。


    从赵构的角度来说,赵伯玖是蠢了点,但立场端正啊。


    究竟是选聪明的主战派养子当皇帝,还是选一个蠢一点的主和派养子当皇帝呢?


    已经五十岁的赵构知道,自己必须要做出抉择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星期五谈个恋爱吧 绑定气运,我镇守人族能看见提示 村上无探戈 漫界暴君 斗破:我能将万物无限升级 漫威之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