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字:
关灯 护眼
鬼吹灯 > 文状元抗倭寇 > 第36章 闻思寺前世今生 沈老爷焚香谢佛

第36章 闻思寺前世今生 沈老爷焚香谢佛

    此刻里运河波光粼粼,它像一条金色的丝带将蓝天地面的村庄紧密相连,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天然画卷。沈老爷沿着里运河大堤向西北方向走,直奔湖嘴大道西的闻思禅寺。


    沈老爷了解历史,他知道明朝嘉靖年间崛起,其部落初期游牧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后逐渐强盛,逐原草原霸主察哈尔部于辽东,成为右翼蒙古首领。控制范围东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戈壁沙漠,南临长城。后他为开辟牧场,又征服青海,甚至一度用兵西藏。


    可身在明朝就不得不说那时的倭寇之患,“倭患”就是明朝的心头大患。


    早在朱元彰洪武时期,倭寇就开始频繁在神州东南沿海一带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洪武年间史书记载的倭寇入侵就有四十次之多。而且随着明朝的海防日益松弛,倭患也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到嘉靖时更是达到顶峰。


    谁也不曾想,多年后中了状元的沈坤居然成了青史留名的抗倭英雄。他被后人称道的不是他的文韬,却是他的武略。而他的挚友吴承恩也许天生注定他与科举无缘,最后成就他的却是不朽名著《西游记》。让后人在唏嘘之余,不禁联想到李白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了。


    万没料到正德二年(即1507年)正月,刘瑾等排挤刘健、谢迁、韩文等之后,欲全揽大权,便日构杂艺供武宗玩弄,趁机取各司奏章请裁决。


    武宗说:“我用你们是干什么的,以此一一烦我。”于是刘瑾不再复奏,事无大小,任意剖断,传旨施行。武宗多有不知。一月之间,中官传旨,几无虚日。


    根据旧制,南京六部只设右侍郎一员。正德二年(即公元1507年)三月十六日,詹事兼翰林院学士杨廷和、翰林学士刘忠经筵直讲,讲毕,遂讽谏武宗远奸佞,指斥刘瑾。


    刘瑾胡作非为,引起中外大臣僚属愤怒,弹劾刘瑾的章奏不绝。南京御史蒋钦正德二年(1507)三月所上奏疏尤为激烈,可最终含恨而冤死狱中。


    如此大明实则已内忧外患,宦官乱政愈演愈烈……


    闻思寺,淮安府山阳县城西北五里河下古镇湖嘴大街旁。原名通源寺,大悲庵。


    闻思寺始建于唐代末期,襟河面湖(城西管家湖,亦名西湖),烟波浩渺,鸟语花香,诗情画意,环境幽美。历经宋、元、明、清,由于水患兵灾,其间几兴几衰。


    宋时僧人兰盂重新修建,定寺名为大悲庵,清规戒律甚严。元、明时期由于黄河多次泛滥,大悲庵数次被洪水淹没。


    闻思寺为淮安名刹之一,历代方丈、主持大多知识渊深,文人墨客亦乐于与其往来。


    眼文任方丈时,士大夫多与其交往,大师接待一以真诚,凡登座说法,演扬内典,古德公案,随处都成道气。


    源长方丈精持戒律,无问寒暑善写丹青,爱绘雪中寒梅,于笔墨中带有禅寂之意。


    西华方丈貌古而性朴,善草书工诗词,与淮安文人雅士互有投赠。


    明万历年中期,山阳人冯一蛟同友人一起在淮安府城向北远眺桃花坞时即兴赋诗。


    北极庵


    冯一蛟


    极目桃花坞,空馀名字留。


    光阴诚过客,人代亦浮沤。


    繁衍笙歌地,萧条芦荻洲。


    惟馀沙上鸟,泛泛不知愁。


    《书·皋陶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泛泛:飘流貌。


    沈老爷眺望着府城北边的桃花坞,现在仅剩下这个名字而已了。光阴飞逝中,每个人都是世间匆匆过客。一代代人事更替就像水面上泡沫一样起了又破了。


    这里是漕运中转之地,百姓及商贾众多,日夜有歌舞之声,热闹得很。


    河两岸长满芦苇的沙洲上,也只剩下一些不知名的野鸟在悠闲地飞来飞去,好像没有一点忧愁。


    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沈老爷步入寺内,远远就听到颂佛的声音。虔诚的香客们三三两两出出进进,那庄重的神情让沈老爷连忙整束衣冠。


    巍峨的大雄宝殿前香气袅袅婷婷,礼佛的百姓双手合十,他们从香鼎中取出高香点燃,沈老爷头一次真心拜佛,可夫人的恒心换来上苍恩赐,活泼可爱的小孙子沈坤让沈老爷第一次如此真诚地前来拜谢佛的庇佑。


    “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感念佛之厚爱,赐沈家香火,今日特来谢佛,还请佛祖继续保佑。”沈老爷扑倒在地,焚香祷告。


    而沈夫人每日在家必拜观音,感谢观音菩萨恩典。未来的状元沈坤降生在如此这般温馨有爱的大家庭,之所以他能状元及第,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少爷午睡后出去了,沈老爷父子此刻都没回到沈府,自然小少爷断奶之大计,少奶奶翘首以盼他们回家作主。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星期五谈个恋爱吧 绑定气运,我镇守人族能看见提示 村上无探戈 漫界暴君 斗破:我能将万物无限升级 漫威之守护